前言  

藻类和贝类是海洋固碳主力军。青农大培育出国家级杂交扇贝“渤海红”“青农2号”和“青农金贝”,在我国多个沿海省市推广应用,使养殖产量提高30%以上,2014年至2020年总产值约280亿元。

近日,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中下游高效农业碳中和研究院成立。研究院着力于固碳创新模式、农业资源固碳减排、低碳种养、海洋碳汇与碳评价与交易五个方面开展农业农村领域的“双碳”理论、方法、技术和政策研究。作为中国高校第一个面向农业的碳中和研究院,这个研究院将为黄河中下游农业绿色发展、低碳发展提供解决方案。

目前,国内高校建立的碳中和研究院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能源、环境、碳储存等。在农业方面,青岛农业大学率先提出了农业碳中和的研究方向。据测算,依据青岛市当前的耕地面积,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肥力分级标准,若土壤有机质含量能达到3级水平,固碳减排量可达1.4亿吨至2.1亿吨二氧化碳,若能达到2级水平,固碳减排量可提高到2.8亿吨至3.6亿吨二氧化碳,足以中和当前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和全社会用电排放量。

藻类和贝类是海洋固碳主力军。青农大培育出国家级杂交扇贝“渤海红”“青农2号”和“青农金贝”,在我国多个沿海省市推广应用,使养殖产量提高30%以上,2014年至2020年总产值约280亿元。2014年至2019年新品种产量约550万吨,固碳约52万吨,吸收二氧化碳约193万吨,其中由于养殖新品种多增二氧化碳吸收约77.2万吨。

研究院里,固碳创新研究中心承担的是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研究,开拓了微生物固碳新模式。与野生菌种相比,微生物固碳效率提高近90倍,中心正在将固碳创新模式推广至植物、森林、土壤、海洋碳汇,利用新型微生物细胞工厂产20吨番茄红素,可消耗180余吨二氧化碳,产2吨榄香烯可消耗约200吨二氧化碳;高效固碳功能微生物菌剂如在山东省范围内应用推广100万亩耕地,可减少1万吨化肥用量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.8万吨,最终实现微生物固碳减排和创造经济价值的双赢。

来源:信网



点赞(4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