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高效的可重复性!这极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产业化的良品率!而影响钙钛矿电池可重复制备的显要因素包括:温度,湿度,原料,气氛等。无环境依赖的可重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最理想的,也是很难实现的!
基于重要性,小编极其推崇空气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,但是也希望这些工作能提供更多的“多样环境”的器件情况。
本期推荐文章,发表于8.2,强调了埋底界面工程队钙钛矿薄膜/器件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,一起看看吧!
钙钛矿太阳能电池(PSCs)的底部接触容易引起深阱状态和严重的不稳定性问题,特别是在最大功率点跟踪(MPPT)下。在本研究中,葡萄糖酸钠(SG)用于分散氧化锡(SnO2)纳米粒子(NPs),并调节埋底界面处的界面接触。SG-SnO2电子传递层(ETL)使无针孔钙钛矿薄膜在环境空气中沉积,并通过桥接效应改善了界面接触。SG-SnO2 PSCs在超过1.19 V的高开路电压(VOC)下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25.34%的功率转换效率(PCE)(认证为25.17%)。相对于1.53 eV的带隙,VOC损耗小于0.34 V,由于改善了接触,填充因子(FF)损耗仅为2.02%。运行1000小时(T90 = 1000小时)后,SG-SnO2 PSC保留了大约90%的初始PCE,高于对照SnO2 PSC的T80 = 1000小时。微观结构分析表明,光致降解主要发生在埋底和晶界处,强调了底部接触工程的重要性。
原文:
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dma.202409261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